-
隨著現在生活越來越便捷,人們仿佛也越來越沒有耐心。同一本書不會再看第二遍,同一部電視劇不會再“二刷”,甚至碰到不感興趣的片段也會進行快進。更別提日復一日的工作生活了。重復仿佛等同于枯燥、乏味。但真的是如此嗎?太陽總是東升西落的,花每年都會盛開的,今年的你還與那時相同嗎?
古人常說溫故而知新,指在你復習學過的知識,并能從中收獲到新的認知,這一點放在我們的工作中依然是適用的。很多人覺得我們的工作枯燥乏味,每天就是守著那幾臺機器,重復填著差不多的報表,有異常通知車間部門領導解決就好了。但事實并不是如此,當你認真學習崗位上的知識的時候,你會發現即使是隨著季節氣溫的變化,也會對生產工藝產生影響。比如說轉窯煅燒崗位,當晝夜交替的時候,隨著太陽的升起,氣溫逐漸升高,天然氣的加量也要適量進行降低。又或者今天降溫,為了維持窯內溫度的穩定,需要適量提高天然氣的加量。再比如說酸解崗位,當氣溫的波動,硫酸、濃廢酸濃度的變化,也會對酸解主反應和浸取產生影響。只有每天都認真投入到工作當中,積極對崗位知識進行學習,熟悉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和知識,解決常見問題的處理,做好分內的事,才能夠勝任本職工作。每天日復一日的工作,大量的工作經驗的積累,才是“量變引發質變”的根本。
當然也有人認為“溫故”和“知新”是并列關系。也就是說在學習了新知識以后再回來溫習舊知識會得到不一樣的見解。我覺得這種說法也很有道理,并能在我們工作中得到體現。公司推行的“崗位合并”和“一專多能”活動中,很多員工投入到了其中。特別是參與崗位合并的員工,將學習的目光投放到整個工段的時候,就能理解之前不理解的一些工藝調整的原因。也會在之后的工作中對整體工段、工序的考量更深。
人們往往習慣于沉浸在對“新事物”的追逐中無法自拔,卻對“舊事物”的價值熟視無睹。在工作中讓我們不是簡單重復工作,而是積累工作經驗,不斷充實完善自己,就從“溫故而知新”開始吧。(技術部:肖文娟) -
古人云:“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在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睍r光荏苒,眨眼之間七月大修己過。大修期間研發中心的各位領導親自給我們培訓,主要講解一些跟平時工作相關的理論知識,讓人印象深刻!隨著大修時的培訓,我不免開始為以后的生活、工作思考。同時也有著一種憂慮,出于對自己能力的不足,所以趁著大修培訓的機會我不斷的學習,在實踐中發現自己的不足,提升自己的能力。學習的時光短暫且又難忘。雖然時間比較匆忙,但卻讓我收獲滿滿。這次學習也讓我知道了,如果對于自己的現狀不夠滿意的話,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去改變自己。改變的過程從不容易,但是結果卻是值得期待的。
除了在工作上的能力,我也意識到與人交流的重要性。前者是我們在社會上的立足之本,但是后者才是通往成功的關鍵鑰匙。善于與人交流,才能收獲到別人的善意和幫助。當今的社會,團隊的合作永遠要比一個人單打獨斗強得多。合作才能共贏,而要想讓別人同你合作,良好的溝通交流就尤為重要了。處理好身邊的關系,良好的人脈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很多問題。因為在日后的生活中我們一定會遭遇到讓我們所感到棘手的問題,需求他人的幫助也是解決問題的一個良好途徑,而互幫互助也能夠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
相較于之前的經歷,我也感受到了自己的進步?,F在的我依然存在著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我相信自己可以變得更加優秀。通過這次培訓學習也給我今后工作的方向提供的一個指引。有了方向之后,我也能更清晰地看到自己有哪些方面能力的缺失,有了更明確的目標。同時也讓我深刻的感受到終身學習的必要性,學無止境。在我們的一生中,我們都應該主動的去學習新的知識。
“人生之路不是一馬平川,有坦途就有坎坷,有甜蜜就有苦澀”。我們正處在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沒有終身學習的觀念必然會被時代所淘汰,主動去學習、去接觸了解新鮮事物,可以提升自己的知識,去做一些有利于社會的事,美好的未來終將會展現在我們的眼前。(研發中心 喻小麗) -
隨著大批新員工的入職,各車間需從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工藝流程、設備管理等方面組織大量的培訓工作。近期各車間正積極通過設備TPM管理培訓對新員工開展一系列的培訓工作。如二前車間近段時間每天由設備員通過書面理論知識結合現場講解等形式進行設備基礎知識、潤滑及點檢等培訓。各類培訓眾多,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讓培訓取得成效呢?下面我們來淺析一下:
為了強化培訓效果,我們可以將培訓融入日常工作中,與其讓員工們熟記培訓課堂中成百上千的知識點,不如讓他們用心磨練一兩個工作技巧,并嘗試在各種情況下使用。這一點對于實現業務目標意義非凡,隨著時間推移全體員工“小”行為的穩步改善,企業將循序漸進地獲得成功。
利用TPM小團隊活動組織召開小組交流會,通過對近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以提問的形式提出,鼓勵與會者發表見解。有句名言:“當你把一個問題清晰地描述出來時,它就已經解決了一半?!睍h主持人員還可多提一些開放式的問題,類似“what”“how”“why”,這能激發參會者相互討論。也應該多提一些封閉式問題,以便大家可以用“yes”“no”或幾個選項來回答,就討論結果達成一致。最后我們需現場收集反饋的結果,并進一步組織實施,從而達成預期的效果。
在完成大量的培訓工作后,我們需要跟進每一位員工的實際在崗實踐情況,通過學習評估進一步了解每位員工的學習收獲程度(知識、技能、態度、行為等方面)。主要可采取考試、現場問答、實操測試、寫心得體會等評估方式。同時,可通過行為評估考察受訓者知識的運用程度(培訓后,其態度、行為方式的變化和改進情況等)。
培訓組織人員及實施培訓工作的人員要提升業務能力,增強工作責任感,根據不同的情況科學合理的制定培訓方案和驗證方法并抓好落實,使培訓工作從需求分析、計劃制定,到培訓實施、效果驗證,再到方案完善形成有效閉環,按照PDCA循環不斷提升各類培訓的實效性。
(生產部:江陳) -
第一步要做的就是6S中的整理、整頓。對工具進行分類,聽起來很簡單,車間可以說前期工作做得很漂亮。扳手按照大小規格進行了排列,刀具也擺放的整整齊齊。公司高層來車間視察,就像是在檢閱部隊,干干凈凈,漂漂亮亮。
這些現場,你過上十天半個月再去看,一切又回到老樣子了。很多管理者對此是一次吼,二次三次罰。發現一次,處罰一次。搞得是人心惶惶,基層員工東躲西藏。需要解釋一下的是,很多員工會在上級領導來檢查的時候臨時整理一下,更有甚者找個地方把工具一堆,表面做些偽裝,裝裝樣子。他們和公司的領導搞起了游擊戰,運動戰。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就是兩個字,獨裁。解決起來也很簡單—民主。由于管理者會有更多的機會學習各種的管理知識,自以為對一切事情都有發言權。我認為,我覺得,就是他們的觀點?,F場的工具不是他在用,如何整理確是他說了算。造成用不到的留下來,經常用的不在使用者方便取用的地方。表面上看,就像地里的蘿卜安在了表格里。條條框框,簡單分明。等到生產用起來,真是讓人手忙腳亂。對于這些工具的整理,恰恰是那些使用它的人更有發言權。誰使用,誰整理,誰負責。管理者只要做好示范和指導就好了。
工具的整理要做徹底,盡量做到工具就在這個工位使用。防止工具滿車間跑,人員到處找。如果一個工具會有幾個工位使用,可以把工具放在其中一個工位,誰使用,誰放回。管理者要做到每班檢查,這樣即使沒有及時歸還,因為只有固定的幾個工位使用,也可以及時找到工具。對于那些使用人員比較多的工具,還是多準備幾個,多分幾組。這些資金投入不會太多,卻能減少工具的丟失。
工具的現場管理,不是一陣風,刮過去就沒,它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要做到持續的改進。工具整頓做的合理,是會真正的減少使用者尋找工具的時間,減少工具的丟失損耗,也會給企業降低成本投入。(生產部:蔣海波) -
“各位同事、外協的師傅們大伙都加把勁啊,在既定日的開車前咱們一定要把設備檢修好,絕不能耽誤正常的生產作業”。車間主任在檢修現場一邊指揮著搶修,一邊為大家鼓著勁兒。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搶修戰役”正在該車間的轉窯煅燒工段全面打響。
3月4日,轉窯工段金紅石回轉窯燃燒室故障,導致系統無法正常運行,如不及時維修勢必對整個生產組織造成更嚴重影響。搶修指令下達后,車間緊急熄火停車,車間上下和各級管理人員高度重視,快速響應并啟動搶修應急預案。以轉窯現場作為搶修“主戰場”,電儀人員積極主動配合,現場牽線接火保證檢修工具的安全用電,車間維修人員對降溫設備的安裝,崗位人員對檢修材料吊裝、搬運,一場“設備搶修戰”已打響。車間領導帶隊,設備員、工藝員等車間骨干沖鋒在前,對轉窯系統的電機、拖輪、內部防火磚等進行全面檢查,精準定位故障、隱患點排查整改。
搶修過程中,各崗位人員克服時間緊、任務重的不利因素,充分發揮每一位方圓人辛勤工作精神,團結協作、分工明確。先后對窯內的澆筑料進行清理,在狹隘的空間作業,還要面對高溫的炙烤,灰塵沾滿衣衫,汗水濕透衣背,仍克服重重困難按時完成任務。經過大家夜以繼日的奮戰,搶修任務順利完成。隨著檢修設備的正常穩定運行,每位“參戰”人員的臉上都露出了會心的微笑。(生產部:曹濤濤)
您當前位置: